走近王淦昌 | 王淦昌《无尽的追问》第23节:为和平利用核能而呼吁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11 09:39:59 浏览次数: 次 【字体:小 大】


前面我们曾经讲过,1932年,人们发现了中子。由于中子不带电,一些科学家就用中子来轰击235U(铀)的原子核,结果在1938年,发现当铀原子核被中子击中后,会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两三个中子。1946年,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和何泽慧,还发现铀原子核被中子打碎的时候,有一小部分铀原子核会分裂成三个原子核。这种原子核反应,就叫原子核的裂变反应。裂变反应有两个特点:一是放出很大的能量。一个铀原子核裂变,可以放出200兆电子伏的能量,而一个电子伏等于一个电子在1伏特电场中加速所得到的能量。二是铀原子核裂变的时候,会放出两三个中子。如果把一定量的铀堆放在一起,放出来的两三个中子又去轰击其他的铀原子核,就会引起更多的铀原子核发生裂变,产生更多的中子。这样裂变反应就会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规模越来越大,人们称它为“链式反应”。1942年,人类第一次实现了链式反应。这个反应是在叫作“原子核反应堆”的装置里进行的。利用原子核反应堆放出的热量进行发电,就是原子能发电,也叫核电。核电有优越性。它用的燃料是铀,1000克铀235的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时散出的热量。用核电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煤炭、石油,而且还可以大大减少运输量。另外,核电也是一种干净的能源,它没有什么污染。自从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以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建起核电站,发展很快,已经建成和正在建造的核电站有600多座。我国大陆现在有两座核电站,一座在浙江海盐县的秦山,叫秦山核电站,这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30万千瓦压水堆型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是我和其他同志尽力促成的。还有一座是广东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这个核电站的设备是由法国成套引进的,规模是2x90万千瓦。从发现裂变起,我一直关心着核能的和平利用,使核能造福于人类。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建成时,我就写文章进行宣传。这是很多科学家经历了半个世纪以上的钻研才获得的成果,我们应该珍惜成果,丰富成果。原子能用于和平建设,必定有着光辉的前途。1955年7月,我到苏联参加一个会议,顺便参观了原子能发电站。回来以后,我就写文章详细地介绍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的情况。1956年,我参加制订了我国科技发展12年规划中的和平利用原子能的规划。1970年2月,上海市副市长到北京,向中央汇报了上海因为缺电,很多工厂开工不足的情况。周恩来总理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当时就明确指出:“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靠核电。”他还说:“第二机械工业部不能光是爆炸部,要搞原子能发电。”1974年3月31日,周恩来总理抱病主召开中央专委会,批准上海市和第二机械工业部联合提出的建设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的方案。这项工程命名为“728工程”,因为是在1970年2月8日,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提出搞核电。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工程迟迟没能够开展。1978年,我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任副部长。9月的一天,部里几位专家和我谈,他们都认为我国应该发展核电,但是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部门之间的意见分歧,工作不好开展。我听了立即提议向中央领导同志写信反映。这样,利用国庆节放假,我们几个人就聚集在第二机械工业部大楼值班室起草信稿。这封信送给哪位中央领导呢?我想起了邓小平同志。我清楚地记得,在决定研制原子弹的方案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对我们说:“大胆地干嘛,成功了是你们的,失败了是我们书记处的。”这番话使我受到很大的鼓舞。信写好了,我们5个人都郑重地在信尾签上自己的名字。10月2日,这封信发出去了。邓小平同志看到信后很重视,很快将信批转给有关部门,要求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198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2号文件,明确提出,核电建设不要分散地搞、应集中精力。全面规划、分工协作。和平利用原子能工作,应由第二机械工业部统一归口管理。这说明我们几个人写的信还是起作用的。1979年2月,我以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的身份,率领中国核学会代表团访问美国和加拿大,学习他们发展核电的经验。就在我们到美国考察的第二天,美国三里岛核电厂发生事故。有记者问我的看法,我毫不迟疑地告诉他们:“在弄清事故的原因后,三里岛所发生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我对核电的发展充满信心。在华盛顿各界华人欢迎核学会代表团的宴会上,我致谢词时再一次明确指出:发展核电事业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正确方向,不应有所动摇。三里岛事件是可以避免的,核污染是可以防止的。访问回来,6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我提出了《积极开展原子能发电及有关的研究工作》的提案。1980年11月,我应邀参加美国核学会年会。1984年3月,我出席日本原子工业讨论会第十七届年会。在这些会上,我都报告了我国核能发展的前景以及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情况,与各国同行进行广泛交流,增进老朋友之间的友谊,结交新的朋友。与此同时,在国内我也通过写文章、做报告,积极宣传核电,以及我国发展核电的重要性。1980年,中央书记处在中南海举办“科学技术知识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的专家给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讲课。第一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由钱三强主讲;第二讲是《从能源科学技术看能源危机的出路》,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安排了两位专家主讲。我听到这个消息,就主动找到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向他们建议讲课中应增加核能的内容。我认为核能是当代能源发展的方向。他们采纳了我的建议,核工业部要我去讲核能问题。为了讲好《核能--当代重要能源之一》这一课,我请连培生、李鹰翔和康力新三位同志帮助我准备。我们搜集了大量资料,反复修改讲稿,还做了几次预讲。为了使讲课生动形象,我们还制作了50张幻灯片,其中有一张幻灯片说明核电站可以建在大城市附近。8月14日,核能讲座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一间会议室里开讲,由胡耀邦同志主持,有130多位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参加。我从原子核的裂变、聚变讲起,讲了核电站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提出我国发展核电是解决能源分布不均匀的最好途径,还讲了开发利用核能的五点建议。针对美国三里岛事故之后,许多人对核电的安全性有疑虑的情况,我专门说明了三里岛事故所以在西方引起反对核电的新高潮,它的背景很复杂,有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的因素在起作用,我们应做分析。课后,在中南海吃午饭,胡耀邦同志让我坐在他旁边。他对我说:“核电站不可怕,我是相信科学的,相信你们这些科学家。”他还说:“所谓能源危机,其实就是科技危机。能源就在地球上,取之不尽。从历史发展看,总是新能源代替旧能源,关键是科学技术水平,也就是人类研究开发能源的水平。科学家的担子重啊!”他这番话,我觉得对我们科学家是鼓励,也是鞭策。讲课后,有位领导提出:“核电投资大,经济上是否划得来?”由于时间限制,这个问题没能及时回答。我觉得这个问题对领导决策有影响,回来后,立即找有关同志分析、计算,与连培生同志联名写了《关于核电站造价问题》一文,报送中央和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我国发展核电,走什么道路,当时有两种意见,争论很激烈。一种意见认为:90万千瓦核电站是国际成熟的技术,我国只要引进就行了,拿到图纸,就可以一台一台地投产,何必花力气去搞30万千瓦这种没有发展前途的东西呢?第二种意见就是我的看法。我始终认为,自行建造原型核电站很重要,中国发展核电的原则,应该是以自力更生为主,引进外国设备为辅。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论证,国务院于1982年11月批准“728工程”建在浙江海盐县的秦山,以后就将其正式命名为秦山核电站。同时,在1982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省电力公司与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合营建设大亚湾核电站,从法国进口成套设备。陈云同志批示:“不管广东核电站谈成谈不成,自己都要搞自己的核电站,再也不能三心二意了。"1983年1月,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召开核能技术政策论证会。在会上有的部门的领导人说:“我就是有意不讲'自力更生’,搞核电站与搞原子弹不一样。”我听了这话,不同意,在会上做了题为《在发展我国核电事业中正确处理引进和自力更生原则的问题》的发言。我说:“我们不能用钱从国外买来一个现代化,而必须自己艰苦奋斗,才能创造出来……我们的头脑必须清醒,设备进口也好,技术引进也好,合作生产也好,这些统统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我几次讲“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我强调建设30万千瓦我们自行设计的秦山核电站的意义重大,强调自己实践的重要。1983年6月1日,秦山核电站终于破土动工了,但随之又传来要停止建设的声音。由姜圣阶(他是核化学家,核工业部科技委主任)主持,我又和其他一些专家共17人联名写了一封信,向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全国上下,通力合作,加快原型核电站建设的建议。建议得到中央领导批准,秦山核电站没有下马。我国的核电事业终于迈开了步子、秦山、大亚湾两座核电站的建设都已全面铺开,但是,我们总感到有些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免还有点担心。
1990年2月28日,我和钱三强、李觉、姜圣阶4个人联名给江泽民同志和李鹏同志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们4人虽都已高龄,但作为第一代核武器(两弹一艇)的参与者,有一件事情一直放心不下,就是如何把发展我国核电事业纳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切切实实地进行研究和落实,使它能为下世纪中国能源问题做出积极贡献。我们有两条主要建议:一、发展核电一定要有战略决心和长远打算,及早制定我国核电发展中长期计划,并纳入国家'八五’'九五’计划。二、尽快落实核电发展基金,建立稳定的核电建设资金渠道。”另外我们还提出了4点具体意见,这里就不细说了。江泽民同志很重视,做了批示,李鹏同志亲自给我们复了信。
对核电站的建设,我很关心,到秦山核电站工地去过好多次。每次到上海开会或者有什么事,我都要到秦山去看看。每次我都叮嘱他们: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的核电站,必须保证质量、保证安全,为我国核电事业闯出一条道路。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后,我到那里去过两次,检查运行情况。大亚湾核电站施工期间,我也几次到那里检查工作。1994年年底,我到深圳开会,还专门去大亚湾看了两座核电机组的运行情况,并在那里合影留念。
我国核电事业在发展:秦山核电站2x60千瓦核电的二期工程1994年开工;广东也在积极筹建第二个核电站,连云港也要建设核电站,厂址已经定下来了。我们这一代人都老了,中国自己设计建造更多的核电站的担子,将落在年轻一代,以及现在的青少年朋友们肩上,这是一个光荣的使命,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努力吧,青少年朋友们。
终审:汤紫沫
用户登录